当年第一次去北京,见到“公主坟”、“八王坟”、“索家坟”等等地名大为惊讶:京城喔,居然能这么起名?
后来知道了这些名字的来龙去脉,释然之下觉得颇有韵味。粤语区有句俗话:“有点错的状元,没有号错的花名”,就是这样。地名路名越奇异越奇葩,背后的故事可能就越动人或越曲折。
譬如北海有条“西南大道”——这应该是北海最受外地人评击且耿耿于怀的道路了。好多人恨不得将它立即就地改名——因为他们认为“西南路”就是“黄泉路”,行走此路如同踏上不归路。
真是阴功喔,呃。
西南在北海,是上风上水之方位。北海三面临海,唯有西南是出海进大洋的方向。每年的西南季风,会掀起惊涛骇浪卷起千堆雪,气势之震撼,惊叹。哪个黄泉敢在北海西南挡路?搞笑咩。
西南大道是怎么来的?1992年北海成为“大西南出海大通道”。当时北海还没有铁路,于是规划了一条通往北海港、宽达120米的大路,取名“疏港大道”。
只可惜运气不佳,道路刚修出轮廓就遇上宏观调控银根紧缩,被迫停工。2008年复工再战,但时过境迁,此时北海有了铁路,北海港也与防城港港、钦州港进行了重组合并。于是,疏港大道更名为“西南大道”。也许为了纪念当年的“大西南出海大通道”,也许要突出北海背靠中国大西南的独特地理位置。
入乡要随俗!与其对着西南大道指指戳戳,不如到北京去大骂那些带坟的地名实在太不吉利。那个,更劲爆。
1
其实谈起北海的地名,本地土著也是吐槽频频。
1996年以前,北海的地名也是很生动很形象很有趣的。比如政法路,因法院而得名;劳动路,劳动局就在那儿。但后来,可能是为感谢全国各地来北海开发,也可能是希望外地人在北海更为亲切感,北海把大量的路名都改成了省市为名。例如四川路、贵州路、云南路、北京路、上海路等等。直白是够直白了,韵味全没了。
尤其是海宁路的更名更让人跳脚——海宁,在海边城市是多好听多吉祥多有祝福的名字哟,居然被改成了“海南路”。一字之差,如鲠在喉。
建设路被改成“四川路”之后,为难了公安部门——难道要把“建设派出所”改成“四川派出所”?这个真喜庆了。最后结果是名字不变,但发懵的人每年都有:四川路为什么有个“建设派出所”?
类似的,是湖南路有个“东海市场”。这是一个超大型的农贸市场,批零兼营。湖南路为什么有东海市场?很简单呀——湖南路以前就叫“东海路”。
2
强制更名而被吐槽,很正常。未曾改名坚持保留的,那就可以体味了。
譬如“茶亭路”,这应该是北海史韵最为雅致的道路了。
百年前,茶亭路是进出北海的唯一陆路。进城之前,众多民夫走贩习惯在茶亭路口歇歇脚。当地有好心人士搭建了一座凉亭,每天又免费提供茶水。更在亭柱刻了一副对联:
士耶?农耶?工耶?贾耶?或往或来,休闲茶淡茶浓,且饮一盅,息息心头名利火;
老的,少的,村的,俏的,莫忙莫速,不问亭长亭短,暂憩片刻,谈谈世上古今风。
洒脱也。
茶亭现在已无迹可寻,据说当初是建在今海滨公园东边。凉亭往东不远(今香格里拉大酒店前面)当时有个坡地,比较陡,一个人拉着带货板车很费劲。于是就有人专门等着,有板车来时就帮忙拉一把,或义务或收点小钱钱。时间长了,那里就叫成了“拉车头”,现在还有这个名字的巷子。
以前那儿有个煤厂,专门生产蜂窝煤。少年时每次奉命拉着板车去买煤,对那个土坡总是望而生畏。后来修建湖南路,这个陡坡被挖平了。
3
南珠汽车站西侧有个村子叫“猛鸡特”。北海很多看似莫名其妙的地名,必须要用合浦话来念,因为以前除市区中心之外,周边乡镇乡村大部分都是合浦口音。“猛鸡特”里面的“猛”其实应该是“掹”,用合浦话念就是“拔”的动作。
关于这个村名的来历,有两个传说:一个是说曾有某人把鸡绑绳钉起来,后来拔出来时用力过猛,结果是后仰翻了个面朝天还是鸡飞狗跳,反正村子因此而得名。
另一个传说可能更靠谱一些:这个村子以前草地茂盛,是放牛的好地方。放牛娃是没有耐心分分钟盯着的,但怕牛跑了,所以就在牛鼻圈系了条绳子,另一端有枚铁锥。想偷懒去逛去玩时,就用脚把铁锥踩入草地(因为常常找不着砖头),这个动作叫“脚跶”。玩够了回来要把铁锥拔出来,这叫“掹脚跶”——这是合浦话,后来北海话念着念着就成了“猛鸡特”。
传说嘛,就是传传又说说,说说又传传。
4
独树根、十二间屋、火烧床……这些地方的典故也有趣。
据说以前有对青年冤家,吵着吵着女主人气不过,一把把床拖出来点火烧了——哇噻,够猛。于是那个地方就起名“火烧床”,目前在北海大道交四川路西南方向、海城区税局对面。
两百多年前,广东路交重庆路那儿荒无人烟。后来来了几户人家,搭了12间茅屋,于是村名“十二间屋”。
差不多那个时候吧,有几户人家来到北海村(海角路南侧、云南路以西)的后面定居。那里有片大山坡,坡上有棵孤零零的大树(又据说树下寸草不生或者周边种不活树草),于是起名“独树根”。
北海有赵屋村、包屋村、谭屋村、苏屋村等等,一听就知道村里面的大姓。海城区十五小以前叫白屋(村)小学,白屋村是不是姓白为大姓?
非也非也,因为那儿当时有间白色的屋子。
5
北海有条老街,道路两边是经典的岭南建筑风格(骑楼)。又因为它曾经是法租界(或者是法国势力范围),所以屋顶尖尖很有异国(法式)风情。
老街现在是北海一景,但很多人可能没留意到那儿的房子非常、非常、非常的长。北海现在的居民楼,目前长度多是8米或10米。而老街的房子,长度可达40米、50米甚至60米!它们是房子大门临大街,后门在海边。
房子不但长,房子与房子之间的巷子也非常非常窄。最窄的可能只允许一个成人通行,两人相遇时只能拼命侧身,但这样依然会胸部擦胸部。于是,“摸乳巷”就出现了。
巷子这么窄,是故意的,因为当时有海盗。海盗如果从这样的巷子钻过来,那真的是来一个打一个,来两个灭一双了。
这是用血和命堆出来的经验。网上另有传言解释,说巷子太窄,为表现绅士风度,男人努力贴墙让路,甚至低头让人跨过——咳咳,这样的姿势反而更那个了。
6
海角路的“白毛女巷”没有传说,真人真事。有人考证几十年前巷子里面曾住有一对姐妹、白头发、白皮肤。于是有此巷名。回忆起来,小时候应该见过她俩,但每次都是只见一个。那时候外国人很是稀罕,她们一副白人模样,难免惊奇。
太平洋路,也连着海角路。这个名字起因更简单了——因为那儿有个“太平洋水产冷冻加工厂”。就这个理由,跟大海大洋没半点关系。
高德这个名字也有传说。
几百年前,高德就是一个良好的避风港。船多了、人多了,烟花故事就丰富了。好事者取了个地名曰“风流墩”,后来本地人越来越不满意了,强硬换了一个名字叫“高德”,取“高尚品德”之意。
当然,这只是一个传说。如今去到高德老街,入门牌坊刻着高德的来历,又是另外一个故事。
北海的楼盘小区,所在位置通常都会有传说和典故。譬如银滩西区,大老虎村、小老虎村、打席村、沙湾村、大墩海村等等,探究起来颇有意思,对卖房买房应该都有吸引力。
只是可惜,如今的卖房人没几个会想到、或者愿意到图书馆查资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