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海现在的房价很有意思。
假如两房户型卖5000元/平方,那么三房就有可能卖6000元/平方、四房7000元/平方、五房8000元/平方——简单地说,房子越大,价格越贵。
有人对此悻悻不已,认为这是“霸王定价”。因为正常的商业应该是“量大从优”,买得越多,价格就越便宜。比如1台手机2000元,买10台应该可以优惠到1800元/台。
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,觉得这是很正常的“苹果定价”。例如超市里面同一品种的苹果,是不是个头越大价钱就越贵?由此,大房子比小房子更贵,很合理。
你赞同哪个?
1
来自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历年数据:
2015年我国开始放开二胎。
2016年出生人口1846万人,二孩及以上占比45%;
2017年出生人口1758万人,二孩及以上占比51%;
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,二孩及以上占比50%左右;
2019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,二孩及以上占比59.5%;
2020年出生人口1200万人,二孩及以上占比57.1%;
2021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,二孩及以上占比55.9%;
2022年出生人口 956万人,二孩及以上占比53.9%。
综合上述资料:
第一、无论有没有新冠疫情,出生人口都在逐年明显减少;遇上新冠疫情之后,多孩生育意愿逐年在减弱。由此,中国房地产在未来十年八年内很难形成抢房潮。
第二、2016-2022年共出生9810万人,其中二孩及以上5155万人。未来十年八年,改善家庭住房的意愿有可能持续增强。拉动了这一层面需求,盘活房地产也许有希望。
所以前段时间推行的“认房不认贷”,其实就是想刺激想改善家庭住房的人群进场。
家庭住房怎么改善?
很简单:小房换大房、低端换高端。
但四线五线楼市很难“低端换高端”,因为当地低端小区与高端楼盘之间差异并不明显。比如北海,哪个小区是公认的低端?哪个楼盘又是公认的高端?
答案难明。
于是,现在的重点只能是“小房换大房”。
2
假如大户型所在小区的建筑品质很高、园林环境很漂亮、物业服务很到位、周边配套很完善,那么小房(低房价)换成大房(高房价),这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。
问题是如今的大户型,所在小区内部的品质很高吗?外边的配套很完善吗?
底气不足。
现在的大户型几乎都是单纯增加建筑面积而已。以前设计成两户型,现在设计成三户型或者四户型,就美其名曰“大户型”。
这样的房子,凭什么高价格?
也许有人认为,大户型现在数量不多,“物以稀为贵”。
也许有人认为,为了形象和面子,客户并不在意当冤大种。
3
家庭自住的第一套房子,有很多是被迫购买的。比如丈母娘要求必须买房、比如学校要求必须有服务范围内的房产证。
但家庭自住的第二套房子(改善住房)就没有那么迫切了。弹性很足:可有可无、可快可慢。
因而当大户型开高价的时候,改善家庭住房的需求未必同步响应。
更微妙的是现在渐渐有了替代方案:不买大户型,改成在同一小区购买两套中小户型。
比如,不买报价9000元/平方的140平方大户型,换成购买两套6500元/平方、70平方/套的房子。前者总价126万元,后者91万元。
从家庭内部关系的角度,分住两套房子似乎更容易和睦一些。
4
北海楼市现在僵持中。
想改善家庭住房的人群,在购买一套大户型和购买两套中小户型之间仍然犹豫不定。
假如大户型报价再高一点,僵持局面就可以打破了。当想改善家庭住房的人群不再犹豫之后,无论挑大还是选小,楼市成交量都会增加。
大户型报价涨得越快越高,呈现效果就越明显。
所以,北海的大户型什么时候再涨涨价?楼市在线等,急。
当然,降价也行。但新冠疫情三年期间大户型都不愿意下调,现在舍得吗?
涨价,让冤大种接盘。房子卖出了,面子获得了,皆大欢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