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海官方没有公布过越冬“候鸟”数据。
从性质上说,异地过冬是一种“旅居”行为。按目前的实际情况,来北海“旅居”的跟来“过冬”的,数量规模差不多——也就是说,北海的旅居数据基本上可以视为“候鸟”数据。
很遗憾,北海官方也没有公布过旅居数据。
百度AI有:北海2018年旅居人数约15-16万人、2019年近20万人、2023年超50万人,2025年突破40万人次。
但这组数字有点搞笑。
前面一直都说人数、人数,突然间来了个“人次”。
不过也确实有点无奈。
比如张三、李四、王五、赵六都从北方来到北海过冬。其中:
(1)张三完整地在北海过了一个冬季。
(2)李四中间回老家过年了,年后又重返北海。
(3)王五住到春节前就离开不再回来。
(4)赵六春节过后才来北海。
问:这4人算多少人次?
如果连续住了半年的张三只算“1人次”、中途回去过年的李四却算“2人次”,这个肯定不大合理。假如王五(春节前离开)、赵六(春节后过后)租住的都是同一套房子,和连续住半年不换房子的张三相比,好像也不大合情。
所以脑壳发晕的情况下,关于北海的“候鸟”数据按人数、按人次都行,只要清楚表明是人数还是人次就OK。
北海的候鸟人数
虽然官方没有公布过候鸟数据,但官媒曾经报道过好几次。
以下都是来自北海日报的新闻报道:
2018年2月2日:目前在整个疍家小镇,入驻的外地“候鸟”老人在1万人左右。
2018年2月27日:据北海市旅游、交通和航空部门统计,今年春节全国共有10多万“候鸟”老人到北海欢天喜地过大年。
2022年12月19日:北海已经成为“候鸟”族旅居度假的理想城市,每年超过5万人到此过冬。
北海的候鸟人次
2021年11月3日北海日报报道:往年来疍家小镇过冬的“候鸟”老人能达到1万至2万人次。疍家小镇居民开办的民宿、旅馆就有200余家。
2024年12月13日北海日报报道:每年的10月左右,“候鸟”纷至沓来,在11月和春节前会迎来一个“迁徙”的小高潮。他们来自全国各个省份,多数来自东北三省,到达北海后,多数集中居住在疍家小镇、茶亭路社区等地,其中每年到访疍家小镇的“候鸟”约2万人次。
2025年1月4日央视网《以“新市民”服务“新市民”接住新流量 “银发经济”催生更多新机遇》透露:据统计,旅居广西北海的人数从2018年的15万-16万人次,增长至2019年的近20万人次,到2023年已超过50万人次。
2025年11月11日北海广播电视台旗下“听北海”微信公众号报道:当北方寒意渐浓,北海早已备好暖阳、鲜氧与烟火气,吸引着超40万人次旅居者奔赴而来,成为全国热门的“避寒舒心家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