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自北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网站的消息:2022年11月,北海新建商品房网签901套6.85万平方米(其中新建商品住房669套5.94万平方米)、二手房网签725套7.36万平方米(其中二手住房703套7.18万平方米)。
一手房(新建商品住房)有点惨。11月它才卖出669套房子,而二手房(二手住房)同月成交了703套——这种情况非常非常罕见,至少最近20年不曾出现过。
唉。和别人比,比不过;和自己比,又双叒叕创下了新低:
真惨。
但这还不是最劲爆的。一手房今年确实不好卖,销量输给二手房,也许惊讶但并不意外。
劲爆的是新房上市——交易中心官网显示:北海楼盘11月申领预售许可证的数量为0。显然,这个月全北海的开发商都没有推出新房子。
交易中心从2009年1月开始公布预售证申领的月度数据。今年11月是第一次被剃了光头。
这意味什么?
意味北海开发商也投了弃权票,都在担心建了房子没人买最后被积压。
于是,北海一手房在2022年11月第一次被打残了:没有新增供应量、销量直接不如二手房。
再看这张图。7月8月成交量之所以暴跌,是因为疫情封了城。假如撇开这俩月,今年今年二手房是不是很稳健?
为什么一手房和二手房走势是如此的不同?
第一个原因,当然是疫情冲击。
今年11月,愿意继续封控的、和强烈建议放开的,争议不断,前所未有的尖锐。
今年11月,各地层层加码封控导致社会事件频频发生,例如呼和浩特女子坠楼、郑州一社区书记“错过女儿成年礼”、黑龙江一奶茶店因“先欢迎后扫码”被勒令关门、重庆一孕妇被耽误送医后流产、重庆核酸志愿者混阳、兰州核酸采样人员阳性…..至于核子华曦与谁是“张姗姗”,更是掀起了质疑核酸检测的轩然大波。
今年11月,疫情管控政策急剧变动:11日中央“二十条措施”出台、13日石家庄宣布严格执行但5天后又重新收紧了管控、湖南制订了健康蓝码但只是一日游、各地纷纷推出“三天三检三不”……地方的措施反而让人员流动更不方便。至于北海,11月也有疫情:合浦一度被封了半座城、北海曾经连续上学两个星期(中间不休息)。
没人过来看房,神仙也没辙。
第二个原因,开发商心不在焉。
11月11日,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出《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》(金融十六条)。
21日,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,研究部署金融十六条的落实工作。
25日,央行决定于12月5日降准0.25个百分点。
28日,证监会决定优化调整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资。
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。但就在这个月,国内六大银行共向17家房企提供了超过1.2万亿元的“意向性授信额度”、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协商会受理了3家民营房企高达500亿元的发债融资申请。
说白了,今年11月国内面向房地产的“信贷融资、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”全都动了起来,三箭齐发。
于是,这个月开发商们不是跑融资,就是在观望。至于楼盘促销……呃,先甭急。
第三个原因,是北海开发商的品牌负面累积。
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
北海楼市以前曾经是品牌林立。本地有逢时、华杰、同和、桐洋、东峰等等,外来的有恒大、融创、中信国安、阳光城、东投、彰泰、荣和、兆信等等。
但现在瞅瞅,有几个“品牌”仍然是“名牌”?
恒大就不用说了。融创北海中心、融创海映兰屿,已经剔除了“融创”名号;交投碧桂园海上星辰,据说现在叫“交投海上星辰”,少了中间三个字;中信国安在北海已经切割了土地;彰泰被收购的事情还记得乎?至于本地何老二的新盘,好像已经尽量不用“东峰”和“桐洋”的字号。书香水韵、金园大厦、南珠苑、橦汀苑、金辉明珠半岛…...能从名字看出关联吗?
带头的大哥们越来越不给力。还能放心购买品牌楼盘吗?
如果品牌楼盘都不放心了,牌子一般的又应该如何吸引看房人?
内卷已经很不情愿,自残那真无话可说。
因此,北海的二手房凭什么不能超过一手房?北海的一手房又为什么不能被打残?
接下来,北海楼盘还没有机会翻身?
有。但首先要观察的,是北海的医疗环境。因为疫情管控全面放开之后,病毒大感染已经难以避免。四线小城的北海,如果能够顶住前几波的冲击,候鸟们、游客们就会蜂涌而至,北海楼市谷底反弹就不成问题。
反之……还得煎熬。哎!煎熬的概率现在看还真有些高。也许要熬过春节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