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写在前面】本文主要介绍北海公立小学初中的学校名字来历。北海最近20年对教育非常重视,一直在努力提升教育软硬件环境,包括对校园进行扩容扩建,也包括对校名调整等等。
也正因为如此,北海目前的学校颇有一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感觉。本文试图简洁化,不过由于学校名字变动频频,写得枯燥,看得也容易头晕。
如果打算在北海买房念书、或者担心在北海买房被套住,这篇文章建议尽量看完。文末有张学校分布图,应该有收藏价值。
这是1984年以前的北海市行政区划图:
那时候还没有海城区和银海区,只有市区和郊区(上图黑色区域就是市区)。
市区的学校,以数字为序列。比如一小、二小、三小、七小、八小、一中、二中、三中、四中......等等。
郊区的学校,以地名为号。比如高德小学、地角小学、平阳小学、马栏小学、西塘中学、咸田中学.....等等。看起来好像很厉害,加个括号就顿明:高德(镇)、地角(镇)、平阳(村)、马栏(村)、西塘(乡)、咸田(乡)。
有两个例外:华侨小学、华侨中学。这是专为侨港镇而设立的。
海城区的扩展
1984年,北海在市区的基础上成立了“海城区”。市区的小学全部变成海城区小学(例如海城区一小、海城区二小、海城区三小),市区的中学由市里直属(例如北海一中、北海二中、北海三中)。
海城区设立之后,辖区范围不断扩大、市区范围也不断扩大。所到之处,如果是新建学校,就直接数字序列。例如海城区六小(1990年建成)、十一小(1992年)、十二小(2001年)、十七小(2002年)。
如果市区扩张遇上乡镇农村小学,一般是扩建之后再把学校更名为数字序列。例如独树根小学更名为海城区七小(1984年)、白屋小学更名为海城区十五小(2003年)、共和小学和群和小学合并后更名为海城区十六小(2005年)。
不在市区但属于重点区域的,海城区也喜欢把农村小学扩建并更名。例如工业园区的团江小学,2013年更名为海城区十八小。
逸夫小学例外。1996年它建设的时候,邵逸夫捐赠了港币50万元。
地角的学校也有趣。地角小学直到如今都保持校名不变,但地角中学2018年被更名为“北海十中”,一跃而成市直属学校。
银海区的发展
1994年,北海撤销郊区设立银海区,原西塘乡和咸田乡合并为银滩镇,于是原西塘中学就更名为“银滩中学”。所以,它不是北海银滩中学,而是银滩(镇)中学。
至于咸田中学,1991年就被更名为“中日友谊中学”,据说因为日本民间慈善团体捐资兴建教学楼。
到2013年,银海区一小开建。这是银海区设区以来新建的第1所公办学校,也拉开了银海区教育的眼花缭乱变化:
2015年,白虎头小学迁建到疍家小镇,更名为“银海区二小”。
2015年,和兴小学迁建工程开工,学校更名为“银海区六小”。2017年,工程竣工,学校再次更名为“北海艺术设计学院附属学校”。
2015年,和平小学扩建工程一期完工,学校更名为“银滩镇中心小学”。
2017年,丰海小学扩建工程完成,学校更名为“银海区七小”。
2018年,咸田小学更名为“银海区五小”。
2019年,北背岭小学完成迁建,学校更名为“银海区六小”。
白虎头、和兴、和平、咸田、北背岭,都是村庄名称。“丰海小学”是当年农丰小学和大墩海小学合并而成,也在村里面。不过,它们现在不是已经被拆迁,就是准备拆迁中。
实验学校兴起
1984年,原西塘中心校更名为北海师范附小。2002年,更名为北海市实验学校,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,市直属学校。
2014年,北海市第二实验学校成立,市直属学校。
2015年,北海十中开工。2016年建成启用后更名为“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”。这是银海区第1所市直属学校(十中的番号后来给了地角中学)。
2015年,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中建成使用。
2017年,北京八中北海分校开建。2019年投入使用时更名为“北京八中北海实验学校”。
2018年,海城区十九小建成。在投入使用时,学校更名为“海城区第一实验小学”。
2018年,银滩镇中心小学更名为“银海区实验小学”。
2018年,北海十二中开建。2019年更名“西北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”开始招生。
2019年,海城区二十小建成。在投入使用时,学校更名为“海城区第二实验小学”。
2020年,银海区开建一所新学校,校名“银海区第二实验学校”。
2022年,海城区二十一小更名为“海城区向海实验小学”;
2022年,海城区二十二小更名为“海城区外国语学校”。
“实验”两字,饱受青睐。北师大附中和西北师大附中虽然没有“实验”的字形,但它的联合办学性质也充满了实验味道。
北海对教育改革的决心之大,由此可见。
传统回归
除了实验学校之外,北海也曾尝试过校区制:
2018年,北海十一中建成。在投入使用时更名为“北海市第二实验学校桂园校区”。
2019年,北海十三中建成。在投入使用时更名为“北海市实验学校南珠校区”。
2019年,马栏小学迁建后更名为“海城区二小南珠校区”。
2019年,海城区八小银河校区建成启用。
但校区制很快就回转了传统:
2020年,北海市实验学校南珠校区恢复原名“北海十三中”。
2020年,北海市第二实验学校桂园校区恢复原名“北海十一中”。
2022年,海城区二小南珠校区更名为“海城区南珠小学”。
2022年,海城区八小银河校区更名为“海城区银河小学”。
其它
银海区两所中学(华侨中学和中日友谊中学)这几年名字跌宕起伏:
2020年,它俩分别以本名“银海区华侨中学”和“银海区中日友谊中学”的名义进行秋季招生。
2021年,它俩分别以全新名称“银海区第一中学”和“银海区第二中学”的名义进行秋季招生。
2022年,它俩分别以“北海市华侨中学”和“北海市中日友谊中学”的名义进行秋季招生。
粗看之下,好像回归了传统。
其实不然。2020年是“银海区”的学校,2022年是“北海”开头。
通常,冠上“北海”名头的学校都是市直属学校。例如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(市直属)、海城区外国语学校(海城区)。
但北海市招生委员会上个月公布的《北海市直学校初中一年级2022年秋季学期招生办法》里面,并没有包含这两所学校(只包括一中、三中、五中、六中、八中、九中、十中、十一中、十三中、北师大附中、北京八中北海实验学校、西北师大附中和涠洲实验学校等13所学校)。
附:
北海市主城区公立小学和初中分布示意图(截至2022年6月):
补充:
1、铁路以北的一小、二小、三小......是指海城区的小学。一中、三中、五中......是指市直属中学(北海一中、北海三中、北海五中等等)。
2、习惯上我们是认为铁路以北属于海城区,铁路以南属于银海区。其实不然:南珠广场西边的驿马小学是海城区的。冠头岭一半属于海城区、一半属于银海区,所以它下面的银海区七小,生源有银海区的,也有海城区的。最近几年,银海区七小招生范围内的银海区原住民户口,从小学一年级读到六年级的,可以分配进入北师大附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