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7月28日,晴,继续火辣辣的暴热。
本轮疫情进入第17天。
昨天一大早,北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就发出《关于调整社会面管控措施的通告》:
(1)海城区继续严格封控到7月30日,但连续7天无疫情的小区允许居民在小区内活动;
(2)银海区初步实现了社会面动态清零、合浦县已基本实现社会面清零、铁山港区已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——这两区一县按各自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放宽措施。
看来,疫情形势在趋好。
7月25日,全市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65例,创下疫情爆发以来的最高值。26日,降到234例;27日,只有127例。
当然,不排除疫情有反复的可能。但从7月24日到28日,海城区新增了248个、银海区新增了79个高风险区——北海新增高风险区,以前是精准到小区里面的楼栋,现在几乎都包含了整个小区。
这样的变动,意味即使疫情有反复,也可以摁定在特定的网格里。当城市网格彻底形成之后,疫情减弱乃至消失就是肯定的事情。
于是,接下来北海疫情会有一个观察重点:有多少小区顺利解封?解封大约需要多长时间?中间有没有反复、有多少反复?
如果站在楼市的角度,这个观察点尤为重要。
因为它碰触到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:疫情之后,买房人如何看待大盘和小盘?
选大盘还是小盘?
疫情前,大盘比小盘更受欢迎。因为大盘环境更好、面子更佳。尤其是后者,在北海很重要。
但疫情也许重塑了这个格局。和小盘相比,大盘可能更容易中招、中招之后可能更容易蔓延。又因为大盘住户众多,意见比小盘可能更难统一,结果最后可能比小盘更难解封。
不过,在疫情封闭期间,大盘更容易出现小区团长、团购物资可能会更快更丰富,生活物资补充的机会相对更多。但由于小区需求更强烈、团长囤货不愁卖,因而大盘的团购价格可能更昂贵。
由此,假如接下来小盘价格更便宜一些,说不定比大盘更能抢客户。
但这个情形应该有时间线约束。到明年,随着疫情的渐渐淡忘,大盘优势又渐渐回归,楼市又会恢复传统。
换言之,下半年北海小盘会遇到一波机会。对于买房人,下半年选盘也许需要更加理智。
本地外地怎么考虑?
买房选择本地人为主的小区,还是外地人集中的楼盘?
疫情前这个不成问题。想融入本地生活圈的,选择前者。想拥有更多的他乡亲切感,后者。
疫情之后,这方面有些不同了。
北海这波疫情以来,生活物资保障至今仍然有吐槽。我家小区,封闭已经13天,没有出门买菜的机会,也没享受到社区配送的待遇。以前还有网购,但24日开始网购途径已经全部中断。
现在小区生活物资的补充全靠团长。从这个角度,本地住户为主的小区可能更有办法,更容易找到合适可靠的供应渠道。而以外地人住户为主、以租客为主的小区,这方面压力或许更大一些。
不过,本地人为主的小区,鸡毛蒜皮的事情可能多一些。外地人集中的小区,也许谦让度大一些。
下半年的北海买房,地段选择、楼盘选择、邻居选择,都会比以往更纠结。
房价会涨还是会跌?
上篇文章说,新冠疫情不可能是压垮北海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。但从疫情17天的表现来看,北海楼市在今年下半年不死也得丢了半条命。
要不要挥泪自救?这已经是摆在开发商眼前的迫切问题。
“挥泪自救”无非两个方向:第一、降价大甩卖;第二、不降价但贴钱把楼盘弄得更精彩。
第二个,难难难。大多数开发商现在口袋瘪瘪,难以掏出银两来优化自家产品。即使能掏得出来,“心疼”两字也是刺心的犹豫。
疫情之后有几个现实问题很现实:1、购房补贴还有可能再加大吗?可能性有些低;2、还能期盼政府快速完善周边配套吗?财政压力可能要把这个时间往后挪一挪;3、广西或中央会不会扶持一把北海房地产?——把这个希望当成渺茫应该更现实。
无论一手房的开发商还是二手房的卖家是不是心甘情愿,今年下半年北海房价转头向下的概率正在加大之中。倘若小区解封不是很顺利、或者疫情时间被迫拉长,房价下跌的可能性会更高。
北海的房子现在可以简单分成三大类:期房、现房、二手房。其中,期房是在建中尚未验收的楼盘;现房是指已经通过竣工验收的楼盘。
总体而言,今年下半年二手房价格应该趋于平稳、现房略有下跌、期房可能明显下跌。
这个判断跟购房风险、跟房子地段位置有关:二手房的风险最低、地段更好;现房风险低、地段可能一般;期房风险高、地段也容易一般。
由此,如果下半年买房,未曾入住的二手房和现房状态的楼盘,可以优先考虑。至于期房,可能要比以往更加的谨慎。
(PS:本文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,市场判断纯属个人判断,仅供参考。但话说回来,以疫情的冲击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,现在还能按教科书的传统理论进行分析吗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