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4-15日,中央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。会议强调:
1、以建设创新、宜居、美丽、韧性、文明、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;
2、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;
3、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。
会议部署了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:(1)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,(2)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,(3)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,(4)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,(5)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,(6)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,(7)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。
7月30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:“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,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”。
非常明显——“城市更新”要成为我国城建工作的未来核心之一。
毫无疑问——“城市更新”的重点区域肯定在市区。
由此如果打算在市区买房,现在多了一个新任务:学习和了解“城市更新”。
不过这个学习不容易,因为内容不简单。
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,仅召开过5次城市工作会议。
第1次、第2次分别在1962年9月和1963年10月。
第3次,1978年3月。
第4次,2015年12月。
第5次,2025年7月。
如果说上一次会议的核心是“大力推进城市化”,那今次会议的重点就是“全面提高城市品质”。
怎么提高?
通过“城市更新”。
但城市更新到底更新哪些内容?又应该如何更新?
卡住了。
问题变得复杂——到目前为止,没人能够说清楚,也没有哪个城市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。
如果换个角度:现在并不是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而是在琢磨“应该到哪儿去找石头”。
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之前,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今年5月2日联合发布了《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》。
里面提出了八大任务:
(1)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。主要内容有:稳妥推进危险住房改造,加强老旧厂房、低效楼宇、传统商业设施等存量房屋改造利用,根据建筑主导功能依法依规合理转换土地用途。
(2)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。主要内容有:更新改造小区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,支持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。整治小区及周边环境,增设助餐、家政等公共服务设施。
(3)开展完整社区建设。主要内容有: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、便民商业服务设施、公共活动场地等,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。
(4)推进老旧街区、老旧厂区、城中村等更新改造。主要内容有:鼓励以市场化方式推动老旧厂区更新改造,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,不搞大拆大建。
(5)完善城市功能。主要内容有: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网络,完善城市医疗应急服务体系,因地制宜建设改造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。推动消费基础设施改造升级。
(6)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。主要内容有:加快城市地下管线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,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,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,发展快速干线交通、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绿色慢行交通。
(7)修复城市生态系统。主要内容有:推进海绵城市建设,持续推进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建设,增加群众身边的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,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。
(8)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。主要内容有:全面调查老城及其历史文化街区,划定最严格的保护范围。加强城市更新重点地区、重要地段风貌管控,严格管理超大体量公共建筑、超高层建筑。
任务都很具体。
但如果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内容相对比,上述任务又显得有些单薄,不足以全面呈现“城市更新”的内涵。
于是,北海现在市区买房就有了两种策略:
第一种:无视城市更新的趋势,按照自己目前的购房需求直接寻房。
例如市区买房只为小孩读书:那就先选中学校,然后再在学校的招生服务范围内寻找房子。
又如市区买房只因为配套齐全完善:那就先列出市区的主要配套(医院、市场、公园、商超夜市等等),再在上述区域内就近寻房。
这种策略,简单易行且不伤脑筋。但面对城市更新的趋势,房子未来是增值是贬值全凭运气。
第二种:认真研究“城市更新”并结合自己的购房需求,综合起来进行看房买房。
理论上说,市区买房应该采用这个策略。
但有两个问题:
第一、关于“城市更新”,现在还没有特别清晰的模式。
第二、现有的“城市更新”,有些是流于表面的。
例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只是简单粉刷一下外立面,并没有涉及内部管道管线。有些“口袋公园”只是简单硬底化和小规模绿化一下。
因此,市区买房如果很迫切,“城市更新”先放一边。反之,不着急买房的不妨再学一学或再等一等“城市更新”。
”城市更新“现在的纠结,是资金投入与产出回报还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。
例如老旧小区改造。
如果全靠政府投入,那就只能修整一下小区园林、粉刷一个楼栋外立面。受财政资金的限制,小区要缓慢地排队轮候。
如果能够引入社会资本,那连小区内部管道都能更换。问题是怎么回报资本?
事情就卡在这里。
所以要借助“城市更新”来市区买房,就得弄清楚“城市更新”的资金使用及其回报过程。这个过程现在还没有清晰答案和例子,还需要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