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轻的时候,曾经在有暖气的北方城市度过好几年的冬季。但直到最后离开,还是觉得自己不大适应。
因为穿衣着鞋问题。
那边的冬天,室内温度往往超过零上20℃,外面的气温常常低于零下10℃。
上衣好办。进门脱大衣、出门穿大衣,OK。
但下边呢?
如果是厚实的棉裤棉鞋,外出很方便,但室内上班总觉得腿脚闷热,不舒服。
但如果裤子和鞋单薄一点,办公室里面没问题了,出门立即寒气入骨根本顶不住。
曾经跟北方同事认真探讨过,他们回应很简单:自小如此,习惯了。
是呀,很多事情习惯了就好。
言归正传。
去年12月以来,北海基本上都是晴燥天气。
冬日大晴天,那就意味阳光会非常温和,暖洋洋的洒在身上很惬意。
但干燥时间长了,扬尘与雾霾肯定避免不了。所以这段日子的北海几乎都是气温非常舒适,但“雾”与“霾”频频出现。
这样的天气对于本地人并不友好。因为本地人更习惯湿润的气候,毕竟这个城市三面都临海。
但对于北方人,北海今年入冬以来天气真不错。
因为北方的冬天基本上以干燥为主。即使外边大雪纷飞,室内依然燥热。
所以来到北海,见到这样的太阳、这样的温度、这样的晴天、这样的干燥——直接就是无比自然的习惯和适应。
至于有人抱怨北海的雾霾、抱怨由此带来的污染天气——这个好像有点贪心了喔。
这段时间北海空气质量不大好,跟北海的工业工厂关系不大,跟北海重不重视环境建设更沾不上边。纯粹就是因为长时间的干燥,不可避免地衍生了扬尘。
假如持续一下观察手机的天气预报,就会发现北海的“雾”与“霾”几乎都是每次出现短短一阵就悄然不见了——原因很简单:这个地方三面都是海,空气的净化能力是内陆城市不可望也不可及的。
接下来,北海还是这样的天气吗?
不好说。因为按历史的惯例,如果春节前北海很温暖,那就要准备应对“倒春寒”了。
倒春寒,是北海冬天的一大考验。
外地人怎么办?
可以有机会感受一下南方的“湿冷”,这是很有趣的呀。
为什么说“有趣”?因为倒春寒也好、湿冷也罢,都只是几天时间一阵子的事情。而那个时候,空气通常是清冷又湿润,呼吸之间很有可能有一种身心洗涤的感觉。
但如果习惯不了、适应不了,没事儿,无需抱怨。人与城是讲究缘分的。不是这个城市不好,而是实在没缘分。
离开换个地方,也许就好。